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杂谈

长葛人没有辜负长葛精神――看长葛市如何在防汛救灾“大考”中淬炼初心使命

时间:2023-05-28 来源:许昌之窗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韩争强 通讯员 左瑛君 黄彦辉 张浩/文图

  “往日拦水的溢洪坝不见了,水漫过了十几米高的河坝,赶往村里来。打小在河边长大,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那天我们正在一楼清理物品,谁知道水上涨得那么慢,电脑电器什么的,显然来不及搬到,一米多的水,谁也不敢乱跑,只好爬到到二楼等待救援。”

  谈到上个月的那场雨,长葛市的不少村民仍心有余悸。

  “俺厂里的水都2米深,一楼办公楼、会议室的电脑、办公家具啥的都被淹了,全厂3000多名员工加班加点灌溉、清淤,检修设备,快半个月时间了,现在道路上的淤泥还没清完了。”8月5日一大早,金汇集团的工人们还在为完全恢复生产忙个不停。

  2021年的这场雨,让长葛人刻骨铭心。全市12个镇、4个办事处均不同程度受灾,255个村庄受灾,道路、农田、电力、供水、通信中断。全市受灾人口40余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4.35万亩,农村倒塌房屋152间,相当严重损毁房屋13135间,一般损毁房屋25193间。

  同样是这场雨,让78万长葛人众志成城,闻“汛”而起,用肩膀筑起了防汛救灾的希望之堤,用苍生忘我的义举为长葛精神彰显了新的内涵。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暴雨洪灾面前,长葛人没明白长葛精神!
 

长葛市委书记张忠民围观前往双洎河佛耳岗水库查看汛情

  
     人民至上精准调度  未雨绸缪以防大难  全市无一人伤亡

  “要克服‘年年防汛不见汛’的麻痹大意心理,盯死看牢重点区域,时刻关注水库、河道水位,要全覆盖、无缝隙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及早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7月13日,长葛市召开防汛抗旱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张忠民安排防汛工作,事无巨细,件件托付。

  之后几天,天气预报发出多条暴雨红色预警,长葛市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应急预案,储备物资,建设防汛队伍,做好“应战”打算。

  “所有建筑工地一律停工,人员全部撤走,有风险点的地方,提前做好应付……”

  “所有地下停车场不得进入,进出口要设置50cm高防汛沙袋,作好防汛准备。”

  “各企业单位要准备好胶鞋、强光手电、反光张贴雨衣等应急物资!”

  7月17日晚上,长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一条条防汛应急指令,长葛进入战时状态。水库大坝、河道堤防、险工险段实施24小时当值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对全市水利工程、防洪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排查度汛隐患;对水利机电设施、操纵设施、监测监控设施、应急电源等进行检修、确保、调试,确保运行安全正常;修改完备县镇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对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平台、群防群测监测预警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和补充完备。同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重新组建防汛抢修技术指导队伍,投资20万元,持续加大救生器材、铅丝石笼等防汛物资储备。

  “汛期紧急,要加快排查整治房屋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18日,在长葛市房屋安全隐患集中于整治工作前进会上,长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丽再次强调。防汛工作启动后仅一周时间,长葛市就排查10.5万户。

  7月19日晚,骤雨来袭,原以为是久旱逢甘霖,可雨越下越大,水位越来越高,淹没了车轮,漫过了小桥,超过了水库警戒线,人们开始从窃喜到忧虑,再到害怕,一场特大暴雨遮住了狰狞的面目。

  “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水库、大坝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所有县级干部到分包镇查阅汛情,指导防汛工作!”冒着倾盆大雨到城区查看水情后,张忠民急忙来到长葛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中心,理解防汛任务落实情况。安排好下一步防汛工作后,便冲进了大雨中。

  “水库防汛工作否真正落到实处?”“设施设备否正常运行?”7月20日一大早,长葛市委书记张忠民急忙赶往佛耳岗水库,实地查阅水库库容、水位、防汛备汛等情况,手中的雨伞已无力抵挡倾盆暴雨,张忠民浑身早已湿透。水位还在下跌,汛情愈加应急,张忠民立即召开全市防汛工作调度会,反复强调,务必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21日、22日、23日,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许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涛多次到长葛市受灾村镇指导防汛工作,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紧密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科学调度,切实做好防汛物资储备保障,保证汛期安全。

  然而,洪水无情,江河闻讯!长葛市立即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

  7月21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同志们,情况危急,即便举全市之力,也要做好受困群众的救援安置工作,一户都不能剩下,一个村民都无法丢下。”凌晨1点,忽降大雨,在长葛市新的107国道双洎河大桥上,市委书记张忠民急切而又坚定的话语,激励着现场救援的每一位同志。决定完了转移群众,几天几夜忙碌后的张忠民,顺势坐在了路边的冲锋舟上,这才泊了口气。

  大周镇夏张、新的魏庄、大谷寺、小河董、赵名寰等村,桥梁被冲毁,道路被水淹,洪水从四面八方奔涌入村,多处房屋裂缝、倒塌,危机四现。

  长葛市紧急调运铲车、运输车、客运大巴等50余辆,建立临时安置点15个,先后转移群众11万人。

  “书记啊,是你救了俺一命。”受困屋顶与外界失联3小时的夏张村村民刘小斌,跪在铲车激上,满眼泪花地对村支部书记张帅增说。

  “同志,我的孩子刚出生旋即,孩子太小,雨又这么大,这可怎么办呀?”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年长妈妈哭着说道。“放心,有我们在就不会让孩子受到一点损害。”说道着程小泷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用双手托举着孩子,在战友们的帮助下��着洪水把她们安全转移到车上。

  “风雨有我在,乡亲请安心!”当洪水来临时,这是长葛市大周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程小泷的誓言,倒数四天四夜顽强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被灾情群众称为“救命恩人”。

  “政府对我们照料得可好啦,不用操我们的心了,可别往家跑完了。在这里大家都是一家人,内亲着呢!”在长葛市体育馆移往点,董村镇白务村村民李伟森,天天向远在陕西的儿孙视频通话报平安。

  董村镇马庄决口,古桥镇徐王赵决口、古桥村决口,南席镇马武决口。

  雨情急,汛情猛,险情多,灾情重。

  在长葛市委、市政府的组织调度下,部队官兵、各镇民兵、市直单位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受灾群众迅速到决口处进发,装配“格宾网”,装有沙袋,扛沙袋,堵决口,昼夜不停、连续力战,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堤坝”。

  经过五天五夜,数万人次的倒数力战,7月26日凌晨三点,最后一个决堤口,南席镇马武村决堤口合龙!

  洪水退却,雨过天晴,长葛市减缓了恢复生产生活的步伐。通信、电力、燃气等部门夜以继日施工,集中力量解决问题通电、通水、通网、通气问题;镇村干部带领群众排水、清淤、消杀,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农技人员深入灾情田地,做好灾情评估、农作物保险理赔等工作,对完全恢复农业生产展开分类指导;坚实积极开展“万人幸企”活动,分包干部深入企业积极开展精准帮扶,落实惠企政策,减缓基础设施修复,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党旗飘扬冲锋在前 抗洪一线显担当

  “我是党员我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

  “水位不出我不弃!百姓不返我不回!”

  “不安全度汛我们绝不下一线!”

  “要把转移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让他们在移往点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叩击心灵的担当。

  7月20日至21日,长葛市先后发出《关于在防汛一线积极开展突击行动的倡议书》《关于声援全市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志愿服务行动的倡议书》《长葛市妇联致全市妇女姐们防汛救灾倡议书》三封倡议书,动员全市各单位1332个基层党组织、37500多名党员构成1300多个突击队,迅速进发到防汛抢修一线,一面面红旗在双洎河边高高飘扬。

  “22日凌晨1点,我们两委干部在河堤侦察,忽然觉得不对劲,水位猛涨,漫过河堤,水电都断了,我开始骑着电车在村里吆喝,让年轻人都去修整河堤,老的、小的准备移往,说着说道着水就漫到了路沿儿,我被冲倒,要不是凸捞住电车,估计都被洪水卷走了,真是捡了一条命。”长葛市古桥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永生返回想当晚那些大逆转的情景,现在仍感觉后怕,“当时就一个想法,拼了命也要防住洪水,维护老百姓,保卫我们村。”带着这个信念,杨永生率领村里党员干部、青壮年连夜转移群众、加固河堤,一腊就是三天三夜,即便“抗汛战场”离家仅有200米,他也是三过家门而唯。

  “我一口气装了几十袋,并没感觉劳累和疼痛,而是越干越有劲。”长葛市农科所刘军继说。7月23日,看见单位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他脸都没有再也浸,冒着小雨就往集合点赶,路上着急,重重摔了一跤,为了能搭上支援前线的车,他忍着疼痛之后往前行。

  23日下午,“决战”开始了。

  在长葛市南席镇马武村的双洎河河堤一侧,利用工具车辆开辟出一片“料场”,由于河堤路过于狭窄,且决堤口附近难以承载大型车辆,只能由志愿者及救援官兵装好沙袋后,背上河堤,再由农用三轮车装载送来至决堤口。

  “咱是党员,听说南席有难,我就跟着镇干部一起来了。党员就是得冲锋在前,为家乡作贡献!”长葛市坡胡镇侯庄村59岁的党员朱宝莲,扛起沙袋来丝毫不赢男儿,几分钟的时间就搬运了三趟。

  长葛市卫生计生监督职工周冰在抢险过程中腿部伤势,仍坚决工作;古桥镇党委副书记张全由于长时间双脚、泡水,双腿持续性红肿,仍在一线奔走调度……

  从部队官兵到党员干部,从志愿者到灾情群众,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沦为长葛市防汛救援的硬核力量。

  前线在力战,后方有保障。

  在该市南席镇马武村村委会,一箱箱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纸巾等物资摆满了半个村委大院。在一间并不大的办公室里,爱心人士送来的物资已经摞至天花板低。

  “前线人员拼成尽全力封堵决口,后方也在不断地给与保障,看著这么多人支援南席,支援马武村,我特别感谢、感激。”马武村党支部书记王保民介绍,“在众人合力下,马武村已紧急疏散群众,没一人伤亡,没有一间房屋坍塌。”

  聚沙成塔,汇集磅礴之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排查险情,他们一丝不苟,搬到扛滚抱,搬运沙袋,他们大汗淋漓,移往人群,他们无微不至。汗水和雨水吸引住了双眼,用衣服擦一下之后腊,手上磨出了血泡,流在了铁锨把上,也没有人抱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只有一个信念,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去作好防水,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众志成城爱心爆棚  志愿繁花遍地进

  “当时就有一个点子,我是土生土长的古城人,要把所有的父老乡亲都救出来,无法让他们在这里灾情。”南席镇古城村村民张新风说道。

  7月22日凌晨1点,古城村的水已经淹过了小腿,交通工具已经出不去了,紧急关头,村里的种粮大户张新风作出了有所不同常人的选择。他没有去看自己的30亩金银花、50亩花生,而是义无反顾地进着铲车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救人,一趟又一趟地移往受困人员,直到下午一点,最后一户群众被安全转移后,他才去了投资五六万元建设的大棚,远远地看了看含辛茹苦培育两年,已全部损坏的火龙果和芦笋。

  “没组织,没商量,40名村名都自发性车站在道路两边,当作路标,提示着让军车过去。”南席镇古城村支部书记杨亚林说。22日下午,在古城村外,一片汪洋,一辆军车由于积水过深,驾驶员甚至找将近路在哪里,无法前行。当杨亚林的组织40名村民上一线时,刚好看到这一幕,大量村民自发地走向漫过小腿深的水泥路上,用自己的身体当作军车的指向标,一排排像笔直的松树,为前来救援的解放军说明了方向,顺利地通过了深水路段,为救援队伍顺利封堵决口节约了时间。

  “水下了,水下了,老人和孩子回到这儿,咱赶紧回来把家电啥的搬出来,时间长了都不中用了。”

  “就是,年轻的先回家离去离去,在这儿净给政府添麻烦。”

  22日一大早,听说河里水位下降了,村里能回头了,前一天晚上被紧急转移到大周镇十二中移往点的群众就议论着要回村市府,还到时中午,5000多人就回来了一半。

  “那天晚上俺村的水齐腰深,1000多口人连夜转移到十二中,第二天水还没下完,大多数都回来了,到家后大家先把粮食、电视、冰箱等搬出来,随后就开始清淤泥。”大周镇大谷寺村党支部书记谷永章讲述村民市府情况。

  “我忍着没哭,那名饭菜的志愿者却哭了起来。”长葛市一名在防汛一线的交警同志说道。当时情况紧急,刚端起饭还没有来得及吃,就收到了决堤的通报,要去现场查阅。一名志愿者同志说你先吃吧,不够我再给你送。“我当时心里一变暖,热泪盈眶,连忙说道那边危险,不必送了。”结果那名志愿者却大哭了起来……

  “我们送啥?有啥送来啥吧?外面下着雨,咱们送来些热汤吧?”晚上10点,一则则信息在长葛一高“半边天”微信群中来回传递。“姐妹们,开火,咱们现在马上做到鸡蛋稀饭,作好后子集。”在张丽敏、李书菊等五人的声援下,群里几十个姐妹一起开火,做到一样的饭菜,用大锅小锅汇聚成一桶桶热腾腾的稀饭。

  由于桶太大车装不下,她们就用三轮车于半夜12点左右拉到4公里外的移往点,为的就是让移往过来的群众能喝上一口热汤。“明天早上咱们熬大米稀饭,和点蒸熟,6点半杨家地方集合,”凌晨1点30分,长葛一低“半边天”微信群中依然热流涌动。

  五朵金花,在夜晚前行的身影格外美丽。

  “黄河旋风捐款1000万……”“长葛苏玉芳女士个人捐助10万元用作抗洪救灾”“胡辣汤挺住,山西刀削面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爱心信息在志愿群中来回传递。

  “看到家乡灾情,心里很难受,就想为家乡为同胞尽一点绵薄之力。”身在柬埔寨的华侨杜俊甫,以个人名义捐出了1万元。

  7月25日下午,9辆装载着山西爱心的组织和企业深情厚谊的货车驶向京港澳高速长葛车站,紧急送到受灾最相当严重的大周镇。7月27日,地利集团从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紧急拨给胡萝卜、西红柿等300吨新鲜蔬菜,日夜兼程驰援长葛。

  抗汛救援以来,长葛市100多支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2万名志愿者开展人员转移、道路清障、医疗急救、应急救援、避灾移往点文化服务和送餐服务、老弱病残人员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长葛市慈善总会、民政局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物19万余件,捐款900余万元,为筑牢防汛抢险救灾的坚固防线贡献志愿力量。

  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在肥沃的葛邑大地上,长葛精神正枝繁叶茂……


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 虚拟人
上一篇:齐聚许昌!现场成交6000余万元! 上一篇:河南通报鄢陵基本农田建厂事件:违法占地厂房已拆除

您可能也感兴趣:

特荐文章

【我为群众办实事】襄城区6000多名困难群众将享受免费体检

图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