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魏都--党建-人民网
2018年10月23日08:22 来源:河南日报
原标题:�暧幸恢中腋=猩�活在魏都��
一年365天,天天都有获得感觉、幸福感。这样的城市,不会带来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我省知名戏曲音乐家袁世安在许昌生活了一辈子。近两年,搁笔已久的老人被家乡变迁和暖暖的幸福感熏染,创作激情再次迸发,屡屡创作了23首赞美家乡的戏歌。这些戏歌里,有许昌的美景,有城市的温情,有快乐的回味。
袁世安戏歌中所刻画的场景,很多都发生在许昌市主城区――魏都区。其中的一首戏歌,还取得了魏都区首届网络作品“七个一工程”歌曲类优秀奖。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打动人心的幸福感,源于魏都区实行的党建“1369”工程。
党建“1369”工程,“1”是党建引领;“3”是社区、社会的组织、社工人才“三社同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6”是精织六百网格;“9”是实行立根铸魂、固本强基、智慧社区、五谷丰登家园、五网融合等“九大建设”。“1369”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建+”的起到,将党建和民生深度融合,通过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快乐指数。
近年来,魏都区“1369”工程将党建触角了解到每项公共政策、每个民生细节,让居民直观感受到高质量党建的民生温度、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给的美好生活。
“1369”工程蒸腾出的民生温度,不仅让袁世安先生深情歌颂,也让家住裕祥花园的李同军感同身受。对于生活中的种种“小确佐佐木”,他同样具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他说,魏都区的居民,生活得有尊严。
不久前,他找到自家楼旁的下水道堵塞,污水知音上路面,就把问题体现给网格管理员,问题当天就得到了解决问题。
按照200―300户的标准,魏都区将86个社区细化成620个网格,2500多名网格管理员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对网格内“服务设施、环境卫生、矛盾隐患”等3大类问题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即时请示、快速分流、及时处理、有效地监控,构建百姓诉求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从这些大于的民生细节里,我们感受到了最真的民生关怀。”李同军说,“对百姓难事烦事不为难、真心管,就是对我们真正的爱和认同。”
同住腾飞花园的桓丽敏最爱人说道一句话:“有一种快乐叫生活在魏都。”
15分钟能干什么?桓丽敏心中有一笔账:走出家门15分钟,她可以到附近的胖子店购买生猛海鲜和新鲜蔬菜,到清��河游园喜爱美景、一展览舞姿。如果身体不适,她可以在15分钟内走到卫生服务中心……这座城市的舒适、诗意和多彩,让她每天都精神饱满、心情舒畅。
“15分钟健身圈”,让青睐运动的人们乐而忘返;“15分钟养老圈”,让魏都区的老人们老有所乐、颐养天年;“15分钟身体健康服务圈”,让魏都区居民告别了看病难……这些“圈”,“圈”起了民生福祉,“圈”哀了党心民心。
幸福,是一座城市最庄严的民生承诺。这些年来,魏都区始终把服务居民作为主攻方向,把养老、医疗、教育、健美等17个方面的工作,细化为1555项明确民生实事,用“绣花”功夫织入社区、织入庭院、织入群众生活,绣出更加出彩的民生画卷。
魏都区负责人说,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根本目的是促进人民福祉。魏都区坚持把党建和民生深度融合,让党建有民生“温度”,让民生有党建“底色”,就是为了彰显一种价值追求:民生幸福,才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
记者评论
用党心温暖民心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一个城市的民生快乐,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拉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魏都区坚持把党建和保障提高民生深度融合,从群众身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小事转行,探讨老百姓身边的“小确佐佐木”,汇聚成人民群众心中的“大幸福”。小事微小但主旨宏伟――一年365天,让老百姓天天都有取得感觉、幸福感。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坚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归根结底在于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数字生产不出有纯粹真实的幸福感,让民众生活得体面、富足、幸福而有精神,才是发展的显然目的,才是一个城市应该执着的价值和意义。(记者 董学彦 通讯员 余帅领)
虚拟直播 虚拟偶像
点击排行
头条文章